0898-08980898

leyu乐鱼手机版官网会议预告 四位期刊主编邀您共议低碳与清洁能源

leyu乐鱼 > 新闻中心 > 交流合作

  leyu乐鱼手机版官网会议预告 四位期刊主编邀您共议低碳与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是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在2015年通过的一系列17个互相关联的目标。它们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制定了一个蓝图,并致力于解决事关这一挑战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愿望,每个目标都有一系列的子目标和具体的衡量指标。

  施普林格·自然推出了“SDG计划”以鼓励出版相关的研究并确保这些研究能获得各方关注,以帮助制定解决方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认识到,如果要应对SDG所要解决的各种全球挑战,就需要有许多不同学科的见解和知识,同时需要帮助不同学科的学者和决策者们便利地获得这些研究成果并将研究转化为行动。

  施普林格·自然期刊团队于2023年推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研究论坛,该论坛旨在分享最前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趋势和新兴研究课题,促进跨学科的概念、想法和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以加强科研出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交流与合作,第二期的线日下午举办,主旨是:低碳与清洁能源。我们将邀请与低碳与清洁能源相关的5本期刊的主编参与论坛,他们将分享低碳与清洁能源的最新进展,创办期刊的理念以及期刊发表的与论坛主旨相关的工作总结leyu乐鱼。论坛还设置了主编访谈环节,主编将针对事先征集及现场观众的问题,结合SDG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的挑战,跨学科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发表他们的见解。

  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绿色建造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启明星及其跟踪计划入选者。创刊Springer旗下新期刊

  长期从事建筑固废资源化与再生混凝土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3D打印再生混凝土以及混凝土结构减碳等研究和产业创新。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计划课题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产学研联合课题。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主编了我国再生混凝土领域首部技术规程《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首部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以及其他10余部再生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出版中英文专著8部,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

  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天津市杰出人才、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leyu乐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leyu乐鱼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能源化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重点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届科学探索奖、第二十五届求是杰出青年奖成果转化奖、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天津市/石化联合会科技奖一等奖六项等奖励。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兼任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组组长、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储能与智能电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类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内蒙古电力(集团)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资助。浙江省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浙江省青联。研究方向为工程热物理理论及短时高频储能技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曾任新西兰皇家研究院资深科学家。主要从事生物炭与环境修复研究。先后主持8项新西兰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先后5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其中2022年同时入选环境与生态、农业科学两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目前担任SCI期刊

  Carbon Research执行主编,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专家委员会成员,国际生物质炭联盟(IBI)理事会理事。作为生物炭研究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二十余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发表主旨演讲,五次担任大型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或联合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