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08980898

leyu乐鱼手机版官网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现状doc

leyu乐鱼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leyu乐鱼手机版官网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现状doc中国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现状 摘 要:着重介绍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页岩等几种矿产能源在我国的分布、储量及勘探开发现状;对可燃冰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能源;能源矿产能源矿产又称、矿物能源矿产资源中的一类赋存于地表或者地下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提供现实意义或潜在意义能源价值的天然富集物。 国已发现的能源矿产资源有1种,固态的有、石煤、油页岩、铀、钍、油砂、天然沥青;液态的有石油有呈气态的;气态的有天然气、煤层气。人类使用且历史较为长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油页岩,新开发的有煤层气、油砂、天然沥青等一次能源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煤炭主要由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它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有5345处,保有储量总量10025亿吨,居世界第三位,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主要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中国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净增查明资源储量448亿吨。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988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4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09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37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77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5.34%2007年112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916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8.06%。2008年110月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55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7.81%。 十一五期间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确立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基本方略,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转结十五1亿吨。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左右。现在虽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而煤炭储量,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前景将广阔。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石油已经不仅仅是“工业的血液”,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1 探明储量及分布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不少,但资源品质相对较差,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等成熟阶段,存在较大潜力。已获石油发现的大中型盆地拥有的储量占我国探明石油储量的大部分,它们今后仍然是待发现石油资源的主要阵地。我国非常规石油资源较为丰富,但勘探程度低,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它们将是常规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 到2007年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5.17亿吨,技术可采储量76.04亿吨,经济可采储量68.78亿吨,剩余经济可采为20.58亿吨。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的探明程度分别为36.0%和35.9%。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的15个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平均探明程度分别为43.5%和42.1%;其中南襄盆地探明程度最高,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69.7%和55.0%;塔里木盆地探明程度最低,石油地质资源和可采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14.4%和8.0%。 全国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约占67%;其次为西部地区,约占15%;海域约占10%;中部地区约占8%;南方地区约占0.07%。技术可采储量的区域分布与探明地质储量的分布是一致的,东部、西部、海域、中部和南方地区分别占总储量的75%、12%、8%、5%和0.06%。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从多到少的排序为东部、海域、西部、中部和南方探区,分别占总储量的60%、15%、14%、10%和0.05%。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西部,占68%;其次为东部,占16%;海域占13%;中部占2%。凝析油技术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西部油区和海域,分别占总储量的62%和15%。凝析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也主要分布在西部和海域,分别占总储量的71%和23%。 2.2 石油勘探的主要方向 由于我国特殊的油气地质条件,特别是含油气盆地受多期构造的改造,盆地规模较小,油田规模也偏小,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我国发现世界级的大油田较少。面对复杂的勘探开发对象,加强科技创新是关键。要不断创新理论,发展适合我国石油地质特点的勘探技术,解决制约勘探发展的难题。创新的重点是与前陆盆地、叠合盆地和岩性地层油气成藏与分布有关的勘探理论和技术、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复杂环境地震勘探技术、勘探目标精确成像技术以及针对复杂目标和深水目标提高钻井速度、安全有效钻井等新技术、新工艺。 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及可采资源平均探明程度约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主要盆地的石油资源探明程度并不平衡。有的盆地勘探程度较高(如南襄、苏北、松辽和渤海湾盆地等),它们的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达到50%以上,进入成熟盆地勘探阶段;有的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塔里木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海拉尔盆地等),它们的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不到20%,处于勘探的早期阶段,储量增长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我国东部的渤海湾、松辽等盆地,勘探程度较高,因而发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这些老区待发现的资源量仍然较大,已发现油田的增储潜力还较大,岩性、地层、潜山等隐蔽油气藏是未来勘探的主攻方向。我国西部含油气盆地演化历史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具有多源、多期成烃和多期成藏的特点,储量增长将呈现多峰模式。近年来塔河、靖安、陆梁等大油田的发现,说明随着勘探技术的提高和地质认识的深化,在西部大型盆地继续发现大油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未来发现大油田的主要领域是碳酸盐岩古隆起、前陆冲断带、大型三角洲前缘砂体等。新一轮资源评价表明,我国近海和南海南部海域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较低,将是我国未来发现大油田的重要地区。 3 天然气天然气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经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人类呼吸系统的物质极少,产生的仅为煤的40%左右,产生的二氧化硫也很少。国沉积岩分布面积广,陆相盆地多,形成多种天然气储藏的地质条件,勘探开发大经过年的艰苦,成果近几年,祖国的东南西北中天然气勘探喜讯频传,初步为我们描绘出了21世纪天然气发展的轮廓。 东,就是东海盆地。那里已经喷射出天然气的曙光; 南,就是莺歌海-琼东南及云贵地区。那里也已展现出大气区的雄姿; 西,就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在那古丝绸之路的西端,石油、天然气会战的鼓声越擂越响。它们不但将成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的重要地区,而且天然气之火也已熊熊燃起,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北,就是东北华北的广大地区。在那里有着众多的大油田、老油田,它们在未来高科技的推动下,不但要保持油气稳产,还将有可能攀登新的高峰; 中,就是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战场越扩越大,探明储量年年剧增。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的主力地区,最近又有新的发现,大的突破,天然气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008年底,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3357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8687亿立方米,资源探明率11.34%,尚有待探明资源量近50万亿立方米,勘探潜力十分巨大。 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面临勘探开发难度加大、上游成本日渐增高、实用技术储备不足、供求矛盾逐渐扩大的挑战。为此,要做好开源节流:一方面立足国内,加强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另一方面放眼全球,加快建立海外天然气生产基地;同时要加快国内天然气管网及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我国天然气行业法规。 4 煤层气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与煤炭伴生、以吸附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规天然气 4.1 储量及分布情况 我国煤层气可采资源总量约10万亿立方米,其中大于1000亿立方米的盆地(群)有个:二连、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滇东黔西、沁水、准噶尔、塔里木、天山、海拉尔、吐哈、川南黔北、四川、三塘湖、豫西、宁武等。二连盆地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最多,约2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的可采资源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准噶尔盆地可采资源量约为8000亿立方米。优质高效清洁能:一是如果将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煤层气空气浓度达到5%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这是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根源。在采煤之前先煤层气过去除了供暖外没有找到合理的利用手段,未能充分利用,抽放瓦斯绝大部分排入大气,花去了费用,浪费了资源,环境。开采一般两种方式:一是地面钻井开采;二是井下瓦斯抽放系统抽出通过地面开采和抽放后可以大大减少风排瓦斯的数量,降低了煤矿对通风的要求,改善了矿工的安全生产条件。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有效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具有安全效应;作为一种高效、洁净能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2005~2007年,全国共钻井约1700口,占历年累计钻井总数的85%2006年,中国将煤层气开发列入了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并制了具体的实施措施,煤层气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利好的发展契机。根据《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立方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0亿立方米;建设煤层气输气管道10条,设计总输气能力65亿立方米;重点建设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源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2007年以来,政府又相继出台了打破专营权、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鼓励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化雏形渐显。2007年,全国瓦斯抽采47.35亿立方米,利用14.46亿立方米。其中井下煤矿瓦斯抽采量44亿立方米,完成规划目标的127%。形成地面煤层气产能10亿立方米,是2006年的2倍。地面煤层气产量3.3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1倍多。截至2007年底,国内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1340亿立方米,煤层气年商业产量不足4亿立方米。 5年内,我国还将投资12.7亿元建设8个煤层气电厂,总装机容量为18.9万千瓦。同时还将搞好配套管网建设,以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重点开发区为起点,建设阳城--翼城--临汾等省内外多条煤层气输气管道。 在国际能源局势趋紧的情况下,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油页岩 ,低温干馏可获得页岩油,含油率3.5%,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为腐泥质、腐殖质或混合型,其发热量一般≥4187J/g。油页岩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又属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提供动力燃料和热电等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5.1 资源储量及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油页岩3442.48亿吨,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48%;中部区油页岩资源为1609.64亿吨,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22%;青藏区油页岩资源为1203.20亿吨,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17%;西部区页岩油资源为749.43亿吨,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10%;南方区油页岩资源为194.61亿吨,占全国油页岩资源的3%。新一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在我国埋深1000m以浅的油页岩资源储量为7199.37亿吨,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2432.36亿吨476.44亿吨,技术可采资源储量为159.72亿吨,可回收资源储量为119.79亿吨。这表明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随着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我国油页岩资源,尤其是查明油页岩资源量将大幅度提高,同时还会不断发现新的油页岩矿点。 5.2 勘探开发历史及前景 我国油页岩勘探程度较低,所有含矿区仅处于详查和普查阶段,工作水平基本停留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为我国油页岩勘探的期,地质、煤炭、石油、冶金、化工、建材等部门都进行过油页岩勘探工作,取得了较丰富的基础资料和勘探成果。查明的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农安、登娄库、长岭,辽宁省抚顺、朝阳,广东省茂名、高州、电白,海南省儋州等地。 我国开发利用油页岩已有7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为我国油页岩开发利用的繁盛时期,页岩油曾占我国整个石油产量的一半,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抚顺油页岩矿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页岩油生产基地,1959年年产页岩油72万吨。广东茂名、吉林桦甸和罗子沟也都生产过数量不等的页岩油。 20世纪60~90年代,由于常规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页岩的开采与提炼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90年代后,特别是2000年以来,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油价的持续走高,油页岩进入了复苏及快速发展阶段。 2004年以来,吉林桦甸、罗子沟、辽宁抚顺、广东茂名、山东龙口等油页岩开发项目相继投入开发。 2007年,全国油页岩年产量超过35万吨,其中抚顺矿业集团的年产量达到30.5万吨。 到2015年,在上述含矿区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同时投入开发电白、高州、罗子沟等含矿区,预计每年可生产页岩油500万吨,同时对炭山岭、窑街、铜川和奈曼旗等含矿区进行补充勘探工作。 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已开发含矿区的生产能力,再投入开发铜川、炭山岭、窑街等含矿区,预计页岩油的年生产规模可以达到1000万吨。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能源的供求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页岩油将成为常规石油的重要补充和替代,我们的油页岩的勘探开发工作还将进一步深入。 6 可燃冰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且密切。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10MPa)下形成可燃冰。,可燃冰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0℃至10℃的低温;二是压力要保持在10MPa高压或水深300m以上;三是地底要有气源。 勘探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目前,国际科技界公认的全球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天然气含碳量总和的2倍以上。仅我国,已初步探明的海域至少有可燃冰资源7百亿吨,相当于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一半。 6.2 国外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 1960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第一个可燃冰气藏,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采气14年,总采气50.17亿立方米。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81年投入800万美元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10年研究计划,又于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计划到2015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日本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钻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块矿集区,并成功取得可燃冰样本。10年计划》,计划投入总计2257亿韩元,用以研究开发深海勘探和商业生产技术。目前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任务,确认韩国周边海域海底可燃冰矿藏,并对储藏量进行了初步估计;下一阶段(2012~2014年),将对周边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矿藏储量进行最终确认,研发可燃冰商业生产相关技术。 印度在1995年制订了5年期《全国气体水合物研究计划》,由国家投资5600万美元对其周边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前期调查研究。 迄今,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 6.3 我国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 1990年中国科学院与莫斯科大学冻土专业学者合作开展室内可燃冰合成试验。 1992年,史斗等人将当时国外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精选,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中文资料《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1998年,中国完成了“中国海域气体水合物勘测研究调研”课题,首次对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做了总结。据专家分析,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和东海、南海、黄海的坡及其深海,都可能存在体积巨大的可燃冰。 2002年,国家批准设立了水合物专项“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测与评价”。“十一五”期间,“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设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重大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制订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大规模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探索研究被列为能源领域重点研究方向。 2007年6月,我国南海北部可燃冰钻探顺利结束,科学家共在3个工作站位成功获得高纯度的可燃冰样品。 2008年10月,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海洋6”号在武昌造船厂下水。 6.4 可燃冰开发存在的问题 可燃冰开采,首先,收集海水中的气体十分困难,海底可燃冰属大面积分布,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更重要的是,甲烷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20倍,若处理不当发生意外,分解出来的甲烷气体由海水释放到大气层,将使全球温室效应问题更趋严重。此外,海底开采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造成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折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这也是勘探开发可燃冰资源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因此,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实现对可燃冰的有效开发利用,但从长远来看,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必将成为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一种主要能源。 参考文献 [1] /favicon.ico. [2] 李增学.煤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 [3] /meitan/18/5689.html. [4] 郝玉策.我国煤炭资源与地质勘查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前景[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7):1-2. [5] 柳广弟,张厚福.石油地质学(第四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16-18. [6] 周庆凡.我国石油资源分布与勘探状况[J].石油科技论坛,2008,(6):15-17. [7] 陈昭年.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8. [8] 魏国齐,焦贵浩,张福东,等.中国天然气勘探发展战略问题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9,29(9). [9] 张福东,邵丽艳,关 辉.我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及应采取的对策[J].国际石油经济,2009.6. [10] 孙万禄.中国煤层气盆地[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7. [11] 车长波,杨虎林,李富兵,等.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J].中国矿业,2008,17(5). [12] 袁彦霞.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9). [13] 钱家麟,尹 亮.油页岩--石油的补充能源[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7. [14] 刘招君,董清水,叶松青,等.中国油页岩资源现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6):869-876. [15] 刘招君,柳 蓉.中国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J].地学前缘,2005,12(3):315-323. [16] 施国泉.一种现实的石油替代能源油页岩.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6):134-135. [17] 吴震新.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的研发现状[J].节能,2009(2):7. [18] 钱伯章,朱建芳.天然气水合物:巨大的潜在能源[J].天然气与石油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2008,26(4):48-49. [19] 张晟南.可燃冰点燃新能源的希望[J].国土资源,2007,(6):60-61. [20] 李帆.新型能源可燃冰[J]. 农村电工,2008,(1):44. [21] 李津军.可燃冰--未来希望之窗[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11):39-40. 3

  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2023年中山大学公共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